新聞資訊
熱門推薦
- 蘇州獵頭公司:生物醫藥人才庫突破5000人,蘇州企業研發崗位招聘周期縮短至20天
- 蘇州獵頭公司: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蘇州企業研發人才招聘的3個核心要點
- 蘇州玨佳獵頭公司制造業專場招聘圓滿結束,達成率95%
- 蘇州獵頭公司趨勢分析:制造業高管的獵尋技巧
- 外資企業在蘇招聘痛點,本地獵頭公司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 賦能蘇州制造業獵聘!智能匹配系統讓技術崗交付率升25%
- AI替代基礎搜尋后,2025獵頭顧問的核心競爭力是啥?
- GDPR 適配長三角:2025 蘇州玨佳獵頭公司的跨境人才數據合規操作手冊
- 數字孿生城市:運維缺口擴,杭成渝政策解析
咨詢熱線 400-8325-007
熱門標簽
- 創新人才 蘇州的獵頭公司 獵頭機構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 江蘇蘇州獵頭公司 獵頭公司 蘇州獵頭公司收費 蘇州老牌獵頭公司 青年人才 蘇州有名獵頭公司 儲能行業 啟明計劃 高層次人才 蘇州獵頭公司收費標準 高端人才 蘇州獵頭公司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蘇州專業獵頭公司 儲能 蘇州獵頭行業 海外人才 蘇州獵頭公司排名 儲能行業獵頭 蘇州獵頭公司哪個好 儲能行業獵頭公司 蘇州獵頭公司有哪些 蘇州高端獵頭公司 蘇州獵頭公司哪家好 蘇州本地獵頭公司 領軍人才創新 高級人才 蘇州獵頭公司哪 蘇州知名獵頭公司 蘇州獵頭 蘇州獵頭公司服務 火炬計劃 領軍人才創新項目 蘇州靠譜獵頭公司 蘇州優秀獵頭公司 蘇州十大獵頭公司 省海外高層次人才 青年人才項目 海外高層次人才 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蘇州高端人才獵頭公司 蘇州10大獵頭公司 蘇州有哪些獵頭公司 蘇州較好的獵頭公司 蘇州獵頭機構
儲能行業獵頭公司分析:儲能行業中國南北發展為何有差異?
儲能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自然有著正相關關系。比如,據財通證券統計,受益于光伏風電等波動性能源裝機量快速增加,用于新能源并網的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占據了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的約50%左右。
儲能發展除了與新能源裝機有關以外,還和地方產業結構、用電結構也有關系。因此,儲能發展上,并非南方、北方某一方風光地理條件更好,就一定更好。
據國網能源院分析數據,南方地區第二產業用電比重低于北方地區,而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均明顯高于北方地區,高技術產業用電量占其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明顯高于北方地區,呈現較快上升趨勢。2013-2018年,南方地區高技術產業用電量占其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從13.8%調整為15.3%;北方地區高技術產業用電占比從6.7%調整為7.5%,上升趨勢不明顯。
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如鋼鐵、化工等高能耗產業,在廠區鋪設光伏電池板、建設儲能電站,僅能用于照明等用電,對于生產過程而言其發電量就顯得杯水車薪。但對于高新園區,正適合通過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獲得持續的可再生電力。
比如2022年3月,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印發《蘇州工業園區進一步推進分布式光伏發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明確:十四五期間,力爭年均新增光伏裝機容量70兆瓦,到2025年,園區光伏裝機容量較2020年增加350兆瓦,區域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并將對光伏+儲能項目補貼0.3元/千瓦時,連補3年。 這不僅是某一個園區的計劃。2023年3月,蘇州市發改委發布關于《蘇州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達533萬千瓦;到2025年,全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40萬千瓦,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將開展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控制、高效光伏、大容量儲能等技術創新。
那么,是否意味著,傳統制造業更占優勢的北方省份如山東,儲能發展就不如江蘇等先進制造較發達地區?看2020年數據,似乎如此。
據統計,2020年,我國新增儲能裝機規模為3069.7MW,其中,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69.7MW,占比達51.1%。僅廣東、青海、江蘇三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就達846.6MW,占全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的54%。也就是說,廣東、江蘇代表的南方省份占據了更多儲能裝機的容量。
但儲能的發展變化之快,也出乎很多人預測。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電化學電池為主,還包括壓縮空氣、機械儲能等,不含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
分省域來看,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為:山東155萬千瓦、寧夏90萬千瓦、廣東71萬千瓦、湖南63萬千瓦、內蒙古59萬千瓦。
短短兩年,山東、寧夏等北方省區就已經超越廣東、江蘇等南方省份。當然,與其說這是南北差距,其實更主要是北方代表省份與南方代表省份的差距。而2019年至2021年,中國新型儲能的排位變化也非常大,其中山東是變化最大的一個。
因為中國儲能市場發展,省份之間差異特別大,由于各個省市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比例存在差異,儲能的政策也各盡不同,在儲能裝機量上發展速度也會有所區別。
山東在新型儲能規模上成為中國第一,一方面是其新能源裝機量的提升,2021年底,山東電網并網風電光伏發電容量就突破5000萬千瓦,全國排位位居內蒙古、河北之后,位居第三位。
另一方面,也與政策上的重視有關。畢竟山東作為重工業大省,對能源轉型的需求非常強烈。
僅2021年到2022年的兩年時間里,山東就推出十多條儲能相關政策,規定儲能在調峰市場優先出清、鼓勵將分散的新能源配儲項目集中建設,并率先提出租用的共享儲能模式。在2022年初現貨市場正式運營后,儲能在山東的發展逐步走向市場化進程,獨立儲能和火儲聯合調頻等應用場景都比較廣泛。
據山東能源監管辦披露,到2022年年末,山東全省共有6家獨立儲能電站參與現貨電能量市場交易,總裝機達50.3萬千瓦,實際最大放電電力48.8萬千瓦、最大充電電力49.9萬千瓦。

